行业报告

Industry report

当前位置: yabo官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报告

www.yabo.com(中国)官方网站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发现有关地区典型经验做法情况的通报

时间:2024-10-06 17:43:06

  yabo网页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发现有关地区典型经验做法情况的通报

  按照省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的统一部署,2020年11月23日至12月4日,省政府7个督查组分赴14个市州开展了实地督查。督查情况表明,全省各地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经验做法。为表扬先进,宣传典型,进一步激励各地各部门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推动形成开拓创新、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对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和省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发现的全省23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希望受到通报的地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做法,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切实增强抓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努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贡献。

  一、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实现施工图审查“零跑腿、零接触、零付费”。全面推行“互联网+多图联审”,建立全省统一的施工图审查办理平台,住建、消防、人防施工图并联审查,申报、遴选、审查、修改、申诉及审批全流程线上办理,速度比线%,实现企业“零跑腿”。采用信息技术和审查评价制度,实现审查机构与勘察设计企业、建设单位“零接触”,确保审查机构独立开展审查业务,有效避免“人情审查”“关系审查”。2020年全年审查发现并纠正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749条。全省169个市县区(含园区)全部由政府购买施工图审查服务,全省住建部门支付施工图审查服务费4.21亿元,实现企业“零付费”,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长沙市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长沙市着眼工程机械、汽车、先进储能材料等22条产业链建设,创建产业链“两图”(全景图和现状图)、“两库”(客商库和项目库)、“两池”(资金池和人才池)、“两报告”(招商报告和分析报告),建立市领导担任各产业链“链长”和工作调度机制,由链长牵总推进产业链,产业联盟盟长搭台密切联系企业,学校校长支撑推动“产学研政金”协同发展,银行行长帮扶引导银行紧盯产业链优化金融服务,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在产业链最集中的园区设立“链办”,为每条产业链遴选1名科技特派员,推动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实施新签约、新开工、未开工、新竣工、新投产、新达产的“六张清单”调度管理,及时帮助项目解决问题。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长沙市平均每2.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项目、每15天新引进1个“三类500强”项目、每30天新引进一个投资额过50亿元项目,加速构筑产业链新生态,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湘潭市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实现企业稳、行业稳、重点人群稳。湘潭市向31家重点企业派驻“三送”帮扶小分队,打好减税降费、惠企援岗政策“组合拳”,截至2020年10月共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缴费13.7亿元。组织37场线万余个,全市重点监测的125家用工企业稳岗率达99.8%。充分发挥传统特色产业吸纳就业“稳定器”作用,积极发展网约车、外卖等新业态,为旅游、餐饮、外贸等困难行业发放稳就业补贴660余万元,为各行业组织技能培训4.47万人,全市新增就地就近就业4万余人,新增市场主体1.99万户。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三送”农民工就业援助等活动,采取包车直达、返岗专列等形式助力农民工返岗复工,2020年4月底全市春节前返乡的38万农民工有序实现复工。

  四、长沙市科文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V谷”。长沙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巩固壮大“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为长沙文化产业装上了加速器。2019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153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1604.64亿元,质量、规模、效益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2020年,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10亿元,同比增加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6亿元,同比增加112%;实现税收24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重大项目投资44.84亿元,产业集群不断壮大。2020年9月17日,习视察园区,对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围绕数字经济布局,瞄准互联网、内容制作、电子竞技、视听技术、版权综合服务等视频文创产业链招商,已成功打造创新能力一流、结构优势突出、商务模式新颖、辐射能力强劲的视频文创产业园。

  五、长沙市天心区、湘潭市雨湖区(湘潭经开区)真抓实干办人民满意教育。天心区连续实施学校建设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投入40亿元完成了41个新建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49090个。2018年率先在全省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大班额”现象全面消除。为优化师资结构、促进师资均衡,该区每年招聘免费师范生类教师、名优特教师,定向为暮云、南托、大托等地边远学校招聘教师。同时,重视区域创造教育品牌的深化、拓展与提升,成立4个教育集团,每年安排特色办学经费400多万,建设特色项目165个。全区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2020年新增公办园学位5081个,公办园和普惠园占比达90%。湘潭市雨湖区(湘潭经开区)立足政府引领,产城融合、强力推行房地产配建学校,助力园区提升营商环境。近三年落实建设资金16亿元,新增学位6450个,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数量从7000人发展为21355人,预计2021年新增小学学位8685个,初中学位1800个。优质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吸引优质客商入区进园的重要动力,该区工商注册实体企业现达到4100余家。雨湖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湖南省第四批“教育强区”。

  六、株洲市、益阳市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株洲市在全省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搭建平台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通办;率先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行“住改商”告知承诺制;率先推广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将个体工商户登记纳入社区(村)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打造企业开办线下“一窗服务”、线上“一网导办”。实行政务服务事项指尖“一端通办”、跨省“一次办成”。全市实有市场主体312601户,同比增长10.28%。益阳市围绕“保市场主体”工作主线,创新“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服务方式,实现市场准入“零见面、零距离、零跑动、零延迟”。在市县政务服务大厅及银行网点设置营业执照自助打印终端,市场主体可全天候24小时打印领取营业执照。下放许可权限至基层监管所,企业登记进驻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市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延伸至重点基层监管所,全面实现跨域办理。所有审批事项、工作人员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43623户,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居全省第三。

  七、株洲市攸县推行百姓家门前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创新农村公共服务。攸县紧扣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按照示范带动、全域推进的原则创新推行“门前三小”(百姓家门前的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有效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县累计建成“门前三小”工程676个,打造示范点67个,对被评定为示范点的,给予2—7万元资金支持。2020年利用“门前三小”阵地,组织文体、读书、党建、培训、讲座等各类活动3260余场次。同时发动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志愿者担任“门前三小”场所管理员,依托“门前三小”,开展丰富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净化农村社会风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人民群众的收获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自实施该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减少民事纠纷8920件,运用协商、调解等途径解决矛盾同比上升38%。2019年攸县获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2020年“门前三小”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建设经验获全国推介。

  八、邵阳市、湘潭市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邵阳市连续6年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打破欠发达地区很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维定势,紧盯“高精尖”,抢抓国家级湘南湘西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率先在全省推行湘商产业园和推动沪昆高速百里工业走廊建设,持续开展产业大招商。中电彩虹盖板玻璃、拓浦精工智能制造、翌凌锂电池材料、国际数控机床产业等一大批核心技术和业内领先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邵阳,建设了智能终端产业园、东盟科技产业园等12个特色园中园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十三五”以来,累计引进产业项目727个,到位资金1668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总数居全省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620亿元,年均增长6.6%,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7.2%,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优秀市州”。湘潭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开展“奋力奔跑、合力攻坚”竞赛活动。全市围绕重大产业、重大民生、重大招商精心确定73个项目开展竞赛,县市区自主确定315个项目开展本级竞赛,明确市县领导联点,实行“日会商、周晒榜、月调度、季通报”调度,按周开展“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定性评价,评价结果在媒体发布并列入年终考核。1—11月,全市投资增长8.1%,较疫情初期提升36.9个百分点,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二,省“五个100”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一。

  九、娄底市、怀化市精准施策稳就业。娄底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复工复产和返城返岗“24+8”条硬核措施,先后开出全省首趟农民工返岗直达高铁专列、首批跨省农民工返岗大巴车队、首趟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专列,为企业提供复工复产贴心服务。创新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清零行动”,以特色扶贫车间增加就近就业岗位,以扶贫公益性岗位兜底,为贫困劳动力就业提供精准服务。依托娄底技师学院等开办新型农民夜校,为贫困劳动力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带证上岗等培训订单服务,相关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1—10月,全市返城返岗率98.96%,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6.38万人。怀化市动员8万余名党员干部,运用科技手段一周内动态精准建立全市249万农民工就业大数据系统,组织1734支小分队、2993名驻企特派员入企“点对点”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先后开展“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奋战三十天,实现三提升”就业扶贫集中攻坚等系列活动,实现高铁定制、客运专车“点对点”输送服务农民工返岗复工,帮扶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达30.8万人,有就业意愿、有就业能力人员就业率居全省前列。

  十、娄底市双峰县农机产业发展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该县依托“中国农机之乡”走出一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之路。今年1—10月,实现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产值63.69亿元,农机自营出口1477万美元。坚持龙头带动促聚集,出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设立4500万元农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农友集团等10家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形成超百亿元农机产业集群。坚持科技引领创特色,设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组建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成为14个农机国家行业标准起草或参与订制单位。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一品对外、一牌多品、品牌共享”模式,“一村一碾米机”被广泛推广。坚持搭建平台拓市场,依托湘中农机大市场,经常性举办展会。依托电商统一设立对外网上销售旗舰店,实现海外销售无缝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在多国设立境外销售服务站,构建亚非经贸交流实体网,打造抱团出海桥头堡。

  十一、常德市着力打造区域营商环境新高地。该市秉承“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区域营商环境新高地,相关做法被《新华社》《人民日报》重点推介,被环球时报评为2020年度营商环境创新创优标杆城市。出台《常德市优化营商环境2020版》,按照“四减一优”标准细化100项改革举措,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设立“一窗通”窗口,推动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免费赠送首套印章,为市场主体节约资金400多万元。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96万家。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改革,大力实施“不见面审批”,梳理了近300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创新推出“刷脸办”“兜底办”等服务模式,办件总量达到46万件。强化大数据赋能,建强“城市大脑”平台,汇集68个单位2059个目录39亿条数据,实现更多事项“网上可办”。通过设立金融超市、成立企业续贷中心等举措,全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严格兑现惠企政策,新增减税降费8.31亿元,减免社保、医保费等11.4亿元。

  十二、益阳市安化县、怀化市麻阳县立足“一县一特”战略打造黑茶特色小镇和柑桔品牌。安化县明确茶产业为全县主导产业,聘请同济大学专家规划设计,7位专家担任产业发展顾问,推动“安化黑茶+旅游”“安化黑茶+文化”“安化黑茶+康养”融合发展,创办了国内首家黑茶职业学校、安化黑茶研究院。全国第一个茶类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已投入试运行。五年来实现总投资100亿元,年产黑茶5万吨、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年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年创税5亿元以上。安化县获得黑茶产量、茶叶税收、科技创新三个“全国第一”。麻阳县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实施柑桔产业“一县一特”战略,出台《麻阳苗族自治县柑桔产业发展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快柑桔提质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每年安排柑桔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引导各类资金向柑桔产业发展倾斜,培植超十亿元“冰糖橙产业集群”。同时,强化品改力度,选育“锦红”“锦玉”“锦秀”新品种,建成冰糖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万亩。麻阳冰糖橙荣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麻阳县被授予全国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冰糖橙)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十三、株洲市天元区、永州市祁阳县创新园区发展。株洲市天元区(株洲高新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构建全要素全链条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2020年12月获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建设第三批“国家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天易科技城自主创业园、高科中小企业促进园3家省级区域型双创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2家,省级21家,总孵化面积达到21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1563家,累计毕业企业364家,带动就业人数20000余人。祁阳县引进金荣集团等社会资本,推行“PBOS”模式(P定位、B建设模式、O运营、S资源共享),以市场化方式一揽子解决园区的规划、设计、招商等,推动园区开发从政府建园向市场建园、行政招商向市场招商、项目集聚向链条集聚、包揽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有效破解了园区开发“建设慢、招商难、风险大”等问题,走出了园区市场化改革、低债务风险、高质量发展之路。2020年祁阳高新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57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实现税收5.76亿元(三年实现翻番),帮助园区化解债务4.37亿元。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双创”示范基地。

  十四、郴州市临武县构建“全面化立体化常态化多样化”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体系成效好。构建“全面化”整治体系,组建高规格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安排专项经费全力保障,形成了高位部署、高频调度、靶向施治,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整治行动落实落地。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在全市率先开展“断油”行动倒逼无牌无证车辆人员上牌补证,年内上牌电动自行车、摩托车35000多辆,办理摩托车驾驶证6700多本,无牌无证车辆基本消除;建设“两客”及校车车辆安全智能监管平台,“两客一危一校”车辆主动安全防范终端、工程运输车和客运车限速装置和行车记录仪全部安装到位;实现二手车交易市场与公安交警监控联网,挤压违法车辆生存空间;治理公路、桥梁隐患120处并全部清零,5个马路市场全部整治到位销号。构建“常态化”管控体系,始终保持严管、严控、严查、严处态势,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6100余起,办理因交通违法犯罪构成行政拘留案件46起、刑事拘留案件20起,强制报废摩托车200余辆。构建“多样化”宣教体系,采取播放交通公益广告,悬挂横幅、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样化”宣传,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典型经验被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推介。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交通安全事故,在郴州市全年安全考核中位列第一名。

  十五、衡阳市珠晖区、湘西自治州保靖县不断创新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模式。珠晖区推进“人文化关怀、个性化服务”救助工作,通过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责、部门协同、社会联动”分类帮扶长效机制,以“互联网+”打造两化救助APP信息平台,全时空布局、全过程覆盖、全方位保障,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救助保障联动网络,重点做好城乡低保、失能特困对象、孤儿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工作。近1000名干部、300名志愿者社工对1276名对象上门开展走访、陪伴、照料和疏导服务,总工时达4万小时,实现从物质层面救助到生活照料帮扶、心理疏导服务的跨越,困难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保靖县加大残疾人帮扶力度,2020年共补贴残疾人康复资金117.5万元,为1800多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提供残疾人辅助用具1300余件;为63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资助高中阶段残疾学生40人、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409人。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残疾人创立标榜美发店,并将其打造成县残疾人培训就业示范基地。支持残疾人建立民梦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并以“合作社+残疾人+基地+电商”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带动残疾人创业,现有金钩藤种植面积308亩,育苗示范地30亩。同时,通过与历城、岳阳两地协作帮扶,让残疾人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得到了中国残联肯定。

  十六、永州市祁阳县、常德市武陵区创造性开展河务管理工作。祁阳县创新实施“智慧河务”建设,投入500万元建成指挥系统PC端、手机APP端、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监测平台,在100.8公里湘江河段和251条大小河流设立132个监控点位,安装了摄像机、传感器、水位计、雨量计、水质检测传感器和动环一体机等设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化手段,对重要水域的水体水质、水位流量、水上作业、水岸建设等动态信息进行抓拍获取,并将数据通过传感器传送至指挥平台、手机APP,实现水域事务24小时“全感知、全智能、全计算、全生态”的智慧化监控,大幅提升了河长制、饮水源地保护等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武陵区坚持责任体系制度化、河长履职常态化、日常管护专业化、巡查打击科技化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建立区、乡、村三级河长制工作体系,完善河长巡河、联合执法、工作督查等六项工作机制,将全区79条河湖渠纳入管护范围,开展常态化巡河2000余次。通过聘请专业保洁公司、配备专业保洁设备和执法快艇、视频监控、无人机等专业装备,实现辖区内区级河流专业化保洁,河湖监管无盲区、全覆盖,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河湖长制工作先进区县。

  十七、岳阳市综合施策东风湖重现水清岸绿新画卷。东风湖曾经是岳阳市中心城区最大的黑臭水体,近年来通过采取截污、清淤、复绿、退养、严管等综合整治措施,湖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已由过去的黑臭水体变成了水清岸绿的生态公园。建成环湖截污干管13.65公里,新建污水管网7.89公里、污水提升泵站5座,对沿线个排污口进行封堵截流,实现了污水管网全覆盖,有效解决了污水直排问题。建成长江大保护首个淤泥固化场,清运黑臭底泥90万方,同时对湖面垃圾进行常态化打捞,推进沿岸垃圾清理,水环境和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按照城市公园设计标准,开展岸线整治、堤岸覆绿和生态景观建设,修复岸线万平方米,新建环湖绿道13.3公里,已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重拳出击整治周边环境,关停或搬迁5家大型污染企业,关停或拆除83家小型污染企业,关停沿湖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完成水面退养3400亩,确保了水域长治久清。

  十八、岳阳市岳阳县、衡阳市衡南县稳粮食生产基本盘守好群众“米袋子”。岳阳县突出政策扶持、提质增效和科技兴粮,充分发挥资金政策导向作用,整合投入资金1.52亿元专项用于粮食生产。综合采取代耕代种、复耕复垦、土地托管等举措,全力遏制耕地抛荒,整治复种弃耕耕地4774.78亩。打好政策、资金、科技“组合拳”,培育新型种粮主体2241户,流转耕地21万亩,打造标准化高档化绿色原粮生产基地12.2万亩,全力开展生产自救与抗灾减损,实现平均亩产485公斤以上。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4.9万亩,较上年增加5.7万亩,总产量达到52.16万吨,较上年增加2万吨。衡南县作为袁隆平院士水稻高产攻关试验示范基地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致力办好水稻高产试验基地,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成立粮食高产试验示范领导小组,组建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示范技术攻关服务组,抽调5名高级农艺师、13名农艺师全程为试验示范提供技术指导。在高产创建区域内,设立攻关田和核心示范区固定标牌,安装隔离围栏及先进监控系统,周边150米范围没有水稻种植及其他野生稻和水稻近缘作物。田间管理实行良种、良田、良法、良态生产,统一农资供应和技术支持。2019年第三代杂交晚稻叁优一号单季晚稻平均亩产1046.3公斤,2020年双季稻平均亩产达1530.76公斤,受到袁隆平院士高度赞誉。2020年11月2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专题报道衡南经验。

  十九、张家界市、常德市澧县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疫情防控。张家界市“三个三”防控实现涉旅疫情零输入。“三个及时”反应,及时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及时取消重点单位春节假期投入防控疫情,及时关闭景区、取消活动、退还预定。“三个强化”压实责任,制定“36字”口诀和“一必报、二必戴、三必扫、四必隔”措施强化部门管控;强化医技支持,派出2500多名医务人员保障“半程马拉松”等重大活动;强化督促检查全天候多层次立体监管,问责、追责154人。“三个关口”筑牢防线,及时调整景区防控策略把住政策关口,对游客全流程闭环管理把住接待关口,医务人员景区驻点把住防疫关口。全年接待游客4829万人次,没有出现涉旅疫情。常德市澧县实行“一网一格一员”监测预警全覆盖,全县建立7类重点场所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网,设立837个单元、291个村社网格,配备公共卫生监督员3166人。实施“三管两督一巡”疫情防控全联动,全面实行管行业、管业务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疫情防控,形成县指挥部常态化定期督导,多部门联合督查,疫情防控专项巡察“一盘棋”。以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为平台,投资5000多万元,集中力量建设卫生应急指挥、检验检测、公共卫生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和传染病救治等“五大中心”,应急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疫情防控重点人员、重点物品入澧“查、找、防、控”闭环管理。

  二十、张家界市、永州市多措并举抓好生猪产业发展。张家界市高规格推动、超常规推进、真服务推促生猪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对接招商引进投资60亿元、产能300万头的东方希望集团生猪养殖项目。市、区县党委政府先后召开调度、督办会议211次,投资5000多万元解决14个项目地块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市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手续一站式办理,从申报到办结不超过7个工作日。目前,该市已完成生猪养殖项目选址55块地1.53万亩。预计年底生猪存栏数和可出栏数超过省定任务。永州市将生猪复产保供作为“六稳”“六保”重点工作和“菜篮子”工程首要任务,引进温氏股份、湖南现代农业集团、新希望六和股份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310个(其中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90个),新增生猪产能268万头,生猪养殖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化稳步推进。截至11月,全市出栏生猪590.3万头,存栏486万头,外销160万头,三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非洲猪瘟爆发前同期水平。

  二十一、邵阳市城步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为脱贫插上“金翅膀”。该县将发展农村电商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制定新标准、打造新链条、创树新品牌、探索新模式。率先制定《乡村电商服务站建设标准》,培育乡镇电商服务中心13家、村级电商服务站191家,实现乡、村100%覆盖。建成2000㎡电商产业孵化园,6000㎡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农产品统发中心,为企业入驻、培训孵化、农产品检测、电商运营、品牌培育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服务,构建了电商“一条龙”。发展国家地理标志品牌青钱柳茶、南山奶粉、虫茶等10多种特色产品,打造“有机产品之乡”,实现原汁原味、品牌升级,成功与北京果多美等知名企业合作,融入线下主流渠道。打造乡村旅游与实景产品体验相结合的新消费模式,积极探索电商+旅游融合发展道路,通过832等专门扶贫电商平台,2020年全县消费扶贫1.06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5.5亿元,增长70.2%。

  二十二、益阳市南县建机制重投入强宣传扎实推动殡葬改革工作。该县坚持把殡葬改革作为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两个“零点行动”为契机,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县政策范围内遗体火化率达到100%。健全殡葬改革机制,着力营造工作合力。出台《南县2016—2020年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南县殡葬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将殡葬改革工作职责分解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县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村、镇村干部包户的殡葬改革工作机制。加大殡葬改革投入,着力强化工作保障。出台“五免一补”殡葬惠民政策。2018年以来,发放殡葬奖补资金810.33万元,惠及群众6794户;回收处置棺木5093具,补助资金509.3万元。投入建设资金1600多万元,建成12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强化殡葬改革宣传,着力培育文明新风。大力实施丧葬综合整治行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花鼓小戏、悬挂横幅、巡回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殡葬改革工作宣传,共发放、张贴宣传资料70万余份,出动宣传车200多台次。依托基层力量,引导全县各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做好当地婚丧喜庆活动的移风易俗工作。

  二十三、湘西自治州、郴州市运用大数据、依托信息化抓建设促发展。湘西自治州创新推进智慧湘西建设,创新落实“七不准”集约化建设模式,坚持做到“五个纳入”,全面实施“六大行动”,扎实推进28项建设工程,科学编制智慧湘西建设“十四五”规划,建成运行州政务云平台等10大公共平台,引领全州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30亿元。累计发布68项公共技术服务和126项公共数据资源共享清单,数据共享责任清单落实率达97%。“跨平台大数据调度治理湘西经验”荣获数据赋能优化营商环境全国50强,数据通微服务平台荣获“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优秀案例”,智慧湘西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80余项和专利2项。郴州市在全省率先建成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覆盖项目谋划、招商、推进、投产“全流程管理”机制,实现项目管理方式“智能化、即时化、便利化、互动性、有效性”,全面巩固和提升“三个推进年”(产业链精准招商推进年、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年、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年)工作成效。2020年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5.8和1.1个百分点。省重点建设项目、省“五个100”重大产业项目等提前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发现有关地区典型经验做法情况的通报